土壤重金属污染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危害,研究证明,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并不能很好地预测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环境效应,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决定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性、生物可利用性以及毒性。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态分布所定。
砷是自然界中丰度排在第20位的一种具有较强毒性和致癌作用的元素,主要以无机砷和有机砷形态存在。研究发现,砷元素毒性的大小是随着化合物形态的不同而变化,无机砷毒性强,有机砷毒性较无机砷要小得多,有些有机砷化合物甚至可以认为是无毒的。由于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毒性及生物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存在形态,对土壤中砷的形态及其转化、土壤中砷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也尤为重要和迫切。
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经济有效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之一,即将具有一定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植物种植于污染土地上,生长一定时间后将植物地上部或整株收获并集中填埋或焚烧,通过多次种植富集植物后使土壤重金属含量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1~2].这一技术的应用前提在于植物组织积累高浓度某元素以及植物的高生物量,从而实现可观的重金属去除量.重金属富集植物是植物修复的基础,国内外均在努力寻找富集植物并已取得相当的研究进展,如已报道的Cd超富集植物有宝山堇菜(Violabaoshangensis L.)[3],
印度芥菜(Brassica junicea L.)[4~5]、龙葵(Solanum nigrum L.)[6]等.目前发现的绝大多数超富集植物生物量小或地域性强,不适宜大面积污染土壤的修复,继续寻找生物量大、生长迅速、富集重金属能力强的植物是植物修复技术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已有的研究表明,一些高生物量农作物通常富集水平一般,但生物量大,使得实际富集总量大,如玉米、向日葵、烟草等[7~8]具有生长快、生物量大、易栽培、农耕习性清楚等优点,具有作为修复植物的潜力,与野外发现的一些超富集植物相比,在应用推广上具有明显的优势[9].如苏德纯等在十字花科中筛选出具有Cd超积累特性的油菜品种,发现印度芥菜(B.junicea)所在的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中有很多种或基因型具有较强的吸收Cd的特性。